风向标第二十届国内外汽车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圆满成功
2025年4月12日,由深圳风向标教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届国内外汽车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大梅沙中兴通讯全球学习发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国际化、数智化、生态化”为主题,汇聚了政、行、企、校、研专家领导近500人,共同探讨汽车专业教育的前沿趋势与产教融合创新路径,为汽车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邀请了中国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特聘国际合作战略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康金城,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薛培军,德国leXsolar公司创始人、Worlddidac世界教具联合会理事Michael Dietrich,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舟,机械工业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副社长兼交通策划部主任师哲,深圳风向标产教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荣维涛,风向标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监王磊,风向标软件事业部总监杨俊伟等,就“一带一路”国际机遇、职教出海、汽车技术发展与突破,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相关教育改革,职业本科专业建设以及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风向标董事长王玉彪先生致辞
会议开始,风向标董事长王玉彪先生致欢迎辞,对莅临现场的演讲专家及全国院校领导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与热烈欢迎。随后汇报了年度成果:获评国家级"小巨人"、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官方设备供应商,产品覆盖60国500+院校等等。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质量为根、服务为本、创新为魂"的发展理念,紧抓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机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向世界,矢志成为全球汽车职业教育资源真正的"风向标"。
中国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特聘国际合作战略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 康金城
《关于工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若干思考》
中国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特聘国际合作战略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康金城发表主题演讲,他介绍了中国工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其背后一支强大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
他还指出,职业教育机构应与企业积极合作,培养和输送亟需的具备综合知识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外交人才,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作出贡献。
康金城首先列举了中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铁、特高压输电、深海探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强调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长足进步和丰富的工匠人才储备。他借用美国专栏作家汤姆﹒弗里德曼(Tom Friedman)的话,中国每年培养约350万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领域(STEM)毕业生,规模与美国全年培养的学生总数相当,为中国的工程科技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面对国际竞争和国内挑战,康金城提出职业教育应抓住新时代机遇,通过“三步走”策略推动国际合作:一是对标华盛顿协议等国际认证标准;二是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程教育资格互认;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和技术认证体系并与国际相应认证标准接轨。他特别提到,中国职业教育需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出海”战略,将工程教育优势与全球需求结合,实现共赢发展。
康金城总结称,中国工程技术成就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将为全球工程教育合作开辟新路径,助力解决发展中国家技术人才短缺难题。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长 薛培军
《资源转换,相互赋能,打通校企合作“堵点”》
会议上,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薛培军围绕《资源转换,相互赋能,打通校企合作“堵点”》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尽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但在实际推进中仍存在组织目标差异、体制机制障碍、资源共享困难等“堵点”。企业追求短期效益,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双方需求难以完全匹配;同时,高校决策流程复杂,企业数据与设备共享存在顾虑,导致合作层次较浅。
薛校长以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院办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学院通过理事会决策机制,联合比亚迪、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双师混编”师资团队,推行“1+1+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此外,学院还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他强调,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深化校企协同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从简单实习向联合研发、全链条培养拓展,真正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德国leXsolar公司创始人、Worlddidac世界教具联合会理事Michael Dietrich
《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动态(电动汽车VS氢能源汽车,谁才是未来)》
本次会议上,德国leXsolar公司创始人、Worlddidac世界教具联合会理事Michael Dietrich就新能源汽车与氢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市场现状及未来挑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尽管德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显著,但燃油车仍占主导地位;全球汽车制造正向亚洲转移,而未来10年市场增速可能放缓,亟需新技术突破。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已在全球布局228个项目,但仍面临成本、储存等挑战。演讲强调,氢能技术(如PEM燃料电池、电解制氢)在交通和能源领域潜力巨大,需加强研发和政策支持。leXsolar作为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其氢能实验室通过分阶段培训(基础到专业级)和安全实验,助力行业人才培养。
最后,这位德国专家呼吁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协作,推动氢能商业化,共同应对能源转型挑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风向标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监 王磊
《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新专业标准的“五金”建设思考》
风向标智能网联事业部总监王磊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专业标准的“五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报告中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专业标准体现出“技术复合化、课程场景化、证书标准化、产教深度化”的改革内核。通过厘清“新双高、新专标、五金建设”的协同关系,重点阐述了新专标指导下构建“五金”的实施路径——以真实产业场景的金基地为实践载体,依托风向标校企共建方案培育“双师型”金师资,开发精准对接产业链(如智能传感器研发、车路协同测试)的模块化金课程/金教材,最终建成金专业。破解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痛点,系统性输出“懂技术、能创新、接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他强调,需以“五金”为产教融合枢纽,深化科教融汇与校企协同,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汽车强国战略提供核心人才支撑。
风向标软件事业部总监 杨俊伟
《AI赋能虚拟仿真,重塑汽车职业教育》
风向标软件事业部总监杨俊伟带来《AI赋能虚拟仿真,重塑汽车职业教育》主题分享。首先,他介绍了AI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汽车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接着分享AI与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结合,为职业教育带来的创新之举。AI能智能评估反馈、辅助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虚拟仿真可构建沉浸式场景、低成本规模训练;数字孪生能实时数据驱动、模拟高风险实训。并基于此,他给出了风向标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利用AI智能问答能更新知识库、提供实训评估;3D虚拟导师实现自然语音互动;AI评估系统分析学生数据、提供学习建议。最后,他表示,未来风向标将打造更真实、更精细的产品,让优秀的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推动汽车职业教育发展。
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产教对话
当今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雄厚的教育基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正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苏旭勇
《需求导向,主动作为,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作《需求导向,主动作为,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主题报告,分享了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苏书记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困境,关键在于建立需求导向的协同机制。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了六大特色专业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创新性地构建了"三共"模式:一是共建产业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共育技术技能人才,实施"双导师制"培养;三是共享创新成果,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校热企冷"难题,实现了校企互利共赢。
未来,苏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建设,为培养大国工匠、支撑产业升级贡献职教力量。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于晓舟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教协同创新路径》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舟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教协同创新路径》报告中,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产教协同创新"为实施路径的行业解决方案,其前瞻性的政策视野与可落地的实践模式引发与会嘉宾高度关注。
于秘书长指出,面对全国227万吨退役电池压力,专委会构建"标准引领-平台赋能-生态重构"三维联动机制,将产业数据转化为人才培养体系,破解"校热企冷"困境。
报告以黄河流域九省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校企地协同站点,推动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教学标准匹配技术升级。于秘书长强调,该模式可复制推广,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人才支撑。随着退役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一产教融合实践或成行业范本。
机械工业出版社职教分社副社长兼交通策划部主任 师哲
《新专业教学标准背景下职业教育汽车类教材建设思考与探索》
机械工业出版社职教分社副社长兼交通策划部主任师哲围绕《新专业教学标准背景下职业教育汽车类教材建设思考与探索》主题发言。
他强调,要以新专业教学标准为引领,创新构建"需求导向-标准驱动-生态重构"的教材建设方法论,破解产教协同中的教材滞后问题。
师主任指出,教材改革必须紧跟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教材形态。他提出的"五维度"开发理念,从选题立意到作者队伍进行系统重构,推动教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通过深化校企"双元"合作,将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融入教材内容,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作为教育部教材出版基地,机械工业出版社将持续推进教材创新,打造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深圳风向标产教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荣维涛
《产教融合新实践》
风向标产教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荣维涛以《产教融合新实践 -- 基于“新双高”视角下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与探索》为题,系统总结了风向标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果。他指出,风向标通过与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涵盖产业学院建设、师资团队搭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完整生态体系。通过“双高计划”六度指标的落地实施,风向标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风向标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泰国北曼谷先皇科技大学、比亚迪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为国内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机会,助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荣总强调,风向标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教材共建启动仪式
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新能源汽车类专业、智能网联汽车类专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教材共建项目启动仪式,旨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相关任务要求,充分发挥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平台载体功能,加强区域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间的交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中,机械工业出版社及黄河流域十所职业院校代表出席了剪彩。
彩带飘落,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新能源汽车类专业、智能网联汽车类专业教材共建项目正式启动。
通过各位专家、行业领导带来的精彩分享,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前沿发展趋势,创新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践路径,积累了国际教育合作的全球化建设经验。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风向标在教育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此次智慧交融能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实际动力,助力院校与企业协同共进,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共建全球教育合作新生态,携手开创“链接世界,融启未来”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