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董事长王玉彪先生接受EducationPlus线上专访
点击下方按钮播放专访全程录音
.
导言
EducationPlus: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位过往的职业经历?
Michael Dietrich:
德国leXsolar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衍生公司,主要专注于高品质新能源培训器材以及相关培训课程,与全球60多个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旨在为新能源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们下一代迎接可再生能源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leXsolar公司的产品围绕绿色能源和可持续性发展,分为10个主题:
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来源;
风能——探索如何通过风力发电,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的奥秘;
热能——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水能——最古老的“新”能源,但它的工作原理和发展令人着迷;
智能电网——利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工作的智能电网;
氢/燃料电池——未来的经济结构设想;
电力移动/存储——市面上电池技术的工作原理;
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利用广阔的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从而获得可再生能源。
生物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节约能源——获取能源最简单的方法,不要浪费能源。
关于我的职业经历,我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简单思考一下。首先我不是技术出生,大概应该是在30年前,我其实是一个媒体人,在出版社工作。二十年前,我开始对新能源还有教育产生兴趣且有极大的热情去从事这个行业,当时新能源还是新的概念,并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但发展到近十年,新能源日益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教育与培训也类似,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对于高素质教育和培训的人才需求也很大,这是就是我们与风向标合作发展中国市场的原因。
David Wang:
大家好,我是深圳风向标教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王玉彪。风向标从2002年建立到现在也有20年的时间,我们是一家从事职业教育的企业,主要为中高职院校提供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
我本人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制造专业,获硕士学历。硕士毕业后曾任北京奔驰服务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深圳市红彤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别克维修站站长、SKODA汽车中国区技术部经理。
2002年自主创业,创立了风向标品牌,在国际合作上,风向标与德州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泰来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亚伯大学、都柏林理工大学、首都大学、樱美林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为国内院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双方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我们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携手德国、荷兰、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50国家300多所学校,进行教育资源联合开发和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风向标解决方案。
EducationPlus:leXsolar与深圳风向标的缘起?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是2016年在曼谷的一个国际教育展会上遇到David的。我们当时有一个很小并不突出的展位,后来我很惊喜的发现David在很认真的看我们的产品,接着他邀请我去了他们的展位,风向标的展位是个设计很精致并且搭建的很棒的展位。再之后我们有了进一步的沟通。当David意识到我使用微信时,他非常惊喜,我们在交换了联系方式的同时,David邀请我去中国深圳参观风向标公司。
当时我们都在曼谷,比较起回德国,飞深圳更近,所以我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在展会结束后飞去了深圳,在风向标的参观让我对他们的产品,尤其对汽车培训系统印象深刻。此外,风向标也与大众、比亚迪等这些行业知名企业合作,这让我对与风向标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充满信心。
此后,David也来到德国德累斯顿我们公司拜访, 我们一起参观了一些当地的科研机构,也对我们所在的萨克森州有了一些了解。德国萨克森州在德国东部,是欧洲环境和能源技术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地点之一,二十年前萨克州确定产业发展以为绿色能源为主导,成绩斐然,目前已有诸多的大型车企建厂制造新能源汽车,大众首款新能源电动车就在萨克森州的德累斯顿工厂投产,宝马和保时捷也都相继在萨克森州建了工厂。
不知道David还记不记得我们之间的乒乓球对决,六年的时间,让我们两家公司的合作不断增进。非常感谢风向标和相关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将leXsolar新能源能源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David Wang:
2016年在泰国参展时我和Michael相识,当时的展有德国展厅和中国展厅。德国的产品一直深受市场的认可,既稳定又精致,是工业领域的领头羊,所以我们在德国展厅寻找优质的合作伙伴,因此遇见了leXsolar的Michael。
对于leXsolar的产品我也做了仔细的研究,产品主要在新能源方面包括氢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热能等,非常符合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同时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职院校,leXsolar的产品不仅仅可以覆盖中高职,还可以应用于中小学等多个学段,范围非常广。
我们最初与Michael聊得也很投机,为合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经常往返中德两边互相拜访,每年也都有两三百所院校一起参加年会组织。非常感谢Michael,他非常敬业,我们这么多年合作也很融洽。
EducationPlus:leXsolar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合作伙伴的风向标,如何将其本土化融入从而符合中国绿色技能的开发?
David Wang:
① 在语言上:所有产品的配套资料,包括教师实训手册、学生实训手册、实训操作视频等都翻译成了中文,方便老师和学生参考及学习。
② 在产品设计上:leXsolar产品电源插头设计了多种款式,都能适用于国内的220V/50HZ的电源。模块若出现了故障,能在中国市场上找到替换维修的元件。
③ 在市场上:leXsolar产品具有基础性和专业性。在中国,高中以下学生认识职业的多样性,拥有可持续性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基本素养,认同绿色职业的核心价值观,体验绿色职业项目、了解绿色职业技能、激发绿色职业性向和职业潜能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中开发绿色技能关键的因素,leXsolar产品针对基础教育向学校做了基础性教学方案。而针对职业院校专业性产品更加受欢迎,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专业研究、实训操作案例,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④ 培训定制化:目前国内绿色技能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师绿色技能开发意识和能力薄弱,学校也没有渠道可以请到外国专家到国内进行交流学习,风向标与leXsolar联合推出了新能源技术培训,根据学校需求,可到德国培训,也可请专家到国内培训,培训课程可根据学校需求定制化。
Michael Dietrich:
我很认同David的说法,非常感谢风向标做的产品教学指导手册本地化翻译工作,在技术产品使用方面实训手册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像苹果或者华为手机的终端用户,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去过多阅读使用手册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用车或者大型的卡车等,或者像使用leXsolar教学产品的涉及到用电方面的产品,我们建议在使用之前都要认真阅读学习相关的手册内容。leXsolar所有教学产品都配有系统的学生实验手册和教师教学指导手册。
我每年来深圳风向标公司参加年会,都会参观风向标的布置精心、专业的实训室,另外还有专业的老师和培训师,强大的培训系统,学生们的求知和探索精神也让人印象深刻。但在真正操作之前,需要真正了解这些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原理。
另外leXsolar产品专注于操作性强的实训设备,David提到的在产品设计上的灵活性很准确。比如一辆汽车你可能无法随时去更换不同属性的电池或零件,但是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
此外,leXsolar的产品的演示的过程中也有着多样性,很多不同的组件如果可以在安全的条件下共同使用,那么其实就有非常多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换一句话说,也不是所有的方式方法都奏效,但是这就是最重要的探索过程,知识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无关对错。但是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组件的电压超过12v,那就有相当的安全隐患,而leXsolar的产品有着12v低电压的特性,这提供了很高的安全优势。
总体来说,为了适应中国的学员及院校的需求,我们建立这样的一个纽带来链接leXsolar可操作型的实训设备与风向标的基本组件解决方案,这包含汉化以及课程采用,David也提到一个关键项是将绿色技能课程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专家和老师们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拟课程框架,将产品根据不同的专业做调整,比如电子专业、汽车专业、化学专业等等。但同时也需要空出足够的实操时间,充分的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为未来的绿色职业培养好人才。
EducationPlus:leXsolar 在中国及全球有没有和相关职业院校实施“绿色职业院校”试点工作,在合作实践中逐渐走向深入?
Michael Dietrich:
leXsolar从成立至今近20年,不能说我们是绝对的第一批致力于新能源教育的企业,但是我们一定是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在产品系列上涵盖范围最为全面的专家。市场上我们通常可以看见新能源企业主要专注单一的光伏或者是风能等,而我们的产品面向全方位的技术主题且覆盖了除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外同样适用成人教育。随着成人教育市场的深入,我们看见在欧洲包括德国对于职场人员转行方面的需求,当曾经学习商科或者拥有社会技能的学员开始想要转行做技术方面的工作,如何实现这样的技能转型,这确是现实存在亦是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我相信中国也是一样。
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在全球不同的大学/职业院校也有不同的项目,比如在非洲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新能源培训项目,在当地15个职业院校展开。还有一些可能没有想到会对新能源有兴趣的国家,比如巴基斯坦还有俄系国家的院校也希望将新能源融入职业教育当中,俄罗斯一向以天然气文明,但他们同样将新能源看做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那当然还有亚洲以及中国的项目合作,中国的项目当然要请中国的合作伙伴David来聊一下。
David Wang:
风向标本部与多个院校携手共建汽车产业学院,与国内3000多所包含中高职与本科类院校、国际50多个国家300多所院校合作推广新能源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绿色人才培养、绿色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着深入合作。
风向标为广东交通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职业培训中心等20多个院校使用leXsolar汽车实训室并建设大型“新能源汽车实训室”,使用将氢能驱动、电能驱动、太阳能驱动、燃料电池驱动等新能源产品列入实训室方案,并理实结合、软硬配合,根据学校场地大小、风格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方案定制化、以满足各个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需求,以此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与学校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新能源产品开发、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因为leXsolar的品牌价值,我们也在计划逐步将其推广到国内合作的3000所院校中去。国家在很多职业院校开设新能源专业,leXsolar与之相匹配,同时我们也在向九年义务教育与K12教育领域推广,我相信这将会对职业教育以及中国的职业启蒙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EducationPlus:2020 年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了“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承诺。“双碳”目标下,中国将践行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否不可逆?
David Wang:
从技术角度来说,产品更新是必然的,总会有老产品更新为新的产品,目前绿色经济会带来更广阔的未来就业。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的汽油车上进行的改型,当传统的汽车慢慢停止销售或者市场逐渐更迭的时候,原本就业的员工也将会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学习新能源的相关知识,有原本行业的基础会较容易适应以及转行。未进入新能源行业但对其感兴趣的,参与学习专业知识及培训,将仍然有很大的就业机会。
市场潜力增长模式或绿色经济从中期和长远来看,优于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产生大量的劳动需求。短期内许多传统产业或低端劳动者的工作机会流失,对整体就业会有一定影响,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与培训,会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
Michael Dietrich:
我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是长线思维的能力,我也相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双碳目标也一定会实现。当然成功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不是你按下一个按钮就能实现所谓的绿色经济愿景,更多的是需要战略方针和时间沉淀。一般职业教育需要3至4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批年轻人并输送到企业工作,之后又需要花上5至6年的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实践与成长成为真正有能力、有经验且收入颇丰的技术人员。
新能源这个领域的诞生,毋庸置疑创造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你可以将它想象成“就业创造机器”,截止到目前,创造了1200多万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到2050年还会有4000多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超过1.5亿到2亿人生活将与新能源领域息息相关。这么推算,以中国人口的基数来看,未来新能源产业是巨大的,以后我们看到的比较起“蓝领”,更多的是“绿领”。
绿色能源或者绿领工作也不仅仅只存在于我们所认知的典型工业领域,同样也会涉及到农业领域、能源存储等等。那些传统的汽车行业,还有石油公司比如英国石油和壳牌等都在转型,这些背后的信息的是对于新能源人才的需求。
Michael Dietrich:
绿色技能人才其实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的结合,看一看我们的产品范围,他们可以被放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比如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汽车工程以及生物学等等,所有的专业与新能源与可持续性技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我认为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复合型人才,专业于不止局限于单一个领域的技能和知识,新能源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你既要懂化学工程和电气工程也要知道怎么使用螺丝刀。
在政治层面,绿色职业教育与其关键能力其实与联合国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目标有很重要的联系,其中有三、四个目标是与之相关的。而对于绿色职业相关的人才来说,拥有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技能,将其融会贯通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EducationPlus:2020 年以来,“新冠”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人类自身安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命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您是否认为新冠疫情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开发数字能力和绿色技能的重要性?
David Wang:
2020年疫情开始的时候,国家教育部与人社部已经通知相关企业推广数字教育、网络教育。我们也积极响应,从2020年3月起将网络课程平台向职业类院校及技工类院校开放,从开放至今,使用平台授课的学校达1000多所。数字教育的普及和平台使用首先在疫情当下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同时因为使用3D技术、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使得课程本身与实操类课程更加逼真。
积极推动绿色职业发展,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职教毕业生作为千万家企业一线岗位的从业者,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对于绿色的普及,是全人类需要不断研究的命题。
Michael Dietrich:
我很赞同David的说法,也看到风向标在这几年大量投入数字教育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疫情对世界上每个人都有重大的影响。在经济上,我们称之为“黑天鹅”,没有人期待过相关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结果。
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气候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更大的挑战,但当你比较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时,你会发现它是缓慢的。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用30 - 50年达到显著减少碳基能源的目标,但对于时间本身来说其实并不长。这两年多的时间新冠疫情影响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将它作为重大新闻每天反反复复的报道,但关注气候变化是一个更长远更重要的话题。
疫情就像是新能源和可持续性技术的催化剂或涡轮,推着新能源产业以及数字能力的发展。在疫情之前大家会选择更多的面对面沟通,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以数字化的形式,虽然我还是十分的怀念中国的美食,但在应对疫情当下的改变与发展进步,也是让我很欣慰的。
EducationPlus:技术采用是发展新兴行业所需技能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能源行业对绿色技术的需求尤其强烈,职业教育为未来的绿色工作做好准备了吗?
David Wang:
中国这几年职业教育在不断的整改,到目前为止60%的高职、80%的中职和技工学校都开设新能源专业,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战略目标,教育部牵头产教融合项目的同时非常重视新能源的人才培养,为新能源企业定制人才、输送人才。
Michael Dietrich:
我认为职业教育为未来的绿色工作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已经有了培养未来绿色人才的工具,也有大量的绿色工作机会,这两点足以说明职业教育具备了培养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条件。当然,职业院校的教育和培训需要结合新的技能,像我之前提到的相关课程设计、综合技能融合等多元化的组合,因为我们的产品可以成为老师、学生和培训师获取相关技能所需的工具,为培养未来的绿色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EducationPlus:leXsolar将在哪些领域开拓更多与中国职业院校合作项目,未来的规划有哪些?
Michael Dietrich:
我们可以把现在形容成是没有硝烟战争的绿色革命,新能源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入虽然不像工业领域那么大,但就业市场的庞大需求让它变得至关重要。我希望风向标和leXsolar可以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尽绵薄之力,用我们的产品帮助和培养更多的绿色人才。未来将有4000万个工作岗位等待绿色人才的进驻,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些领域工作的动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参与者与实践者。
David Wang:
我们将大力推广leXsolar新能源产品,促进职业学院绿色技能人才培养。之前提到风向标也将会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进行宣传,让新能源的概念理念早期渗透为职业教育打下更好的基础。德国双元制教育在国际上还是深受认可的,我们也将以leXsloar产品做为抓手,通过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及融合,促进中国职业教育迭代与提升。
Edu人物访谈
结语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20年,我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彰显了我国对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将加速我国能源革命,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我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需要快速转型,要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行业减排。强化国家目标、市场需求与学科建设间的联系,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能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门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
文章来源 | EducationPlus官方公众号
封面图片 | leXsolar 官方提供
采访嘉宾 | Michael Dietrich、David Wang
视觉设计 | Robin Wei